犢牛舍|育肥牛舍|孕牛舍|三種牛舍合理建設
養牛行業建設養牛場針對各類牛舍和相應設施的布局受地形地貌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從當前養牛業發展水平來看,為更好地達到生產要求,針對不同年齡、性別的牛的生理特點,提出一些基本要求,是十分必要的。有些牛場因為圈舍設計不符合 衛生要求,牛的生理要求受到抑制,即使多給料,生產性能還是得不到發揮。一個牛場的管理水平取決于平時的管理,也受到牛場設計的影響。 一、犢牛舍 幼齡期,犢牛以牛奶為唯一的食物,哺乳后犢牛依然保持著吮奶的行為,針對這個特點,為防止它吃進污物,六周齡以內的幼犢以個體牛欄為好,各種牛欄中又以可移動個體牛欄為好。因為可移動牛欄清便于理欄下的污物,床位可保持干燥,犢牛轉群后便于消毒和徹底清除墊草和糞便,實施常規的衛生防疫措施。在犢牛舍內,幼齡犢的牛欄因牛群大小而異,可以與較大年齡的牛犢同圈舍,但是每欄一犢最好,欄間要保持一定距離,遠近以犢牛間不能互相舔、吮為度,以防止吃入毛和臟東西,避免發生臍帶炎。在氣候溫和的地方或季節,幼犢圈舍外設欄更有好處,如牛欄地面鋪鵝卵石,有利于沖洗,當牛欄移開后沖洗和曝曬卵石是很衛生的措施。一些先進國家正在推廣三面封閉,一面朝陽,無底面,有頂罩的犢牛欄,對保持犢牛成活率很有好處。很小的牛場,犢牛不一定的單獨圈舍,它可設在成牛舍的一頭,但六周齡以內的犢牛哺乳后依然以單欄圈養最好。1.5--8個月齡的犢牛,可按個體大小和是否哺乳,分群管理。這時可用通欄牛槽,小群分圈,一般每欄養六頭,每頭犢牛有30---45厘米的食槽長度,如果在牛舍外設運動場,有防曬棚即可。這個年齡階段,干草和青貯是主要飼料,草架和飼槽是必要的設施。 二、育成牛舍 育成牛一般有棚舍即可,由于牛的體重增加,肉牛飼槽的踏腳處要設硬地面,如果牛群較大,為防止擁擠和互相頂撞,設頸枷可以在飼喂時避免事故發生。有放牧條件的地方,飲水處可設在牛舍以外;全舍飼的牛要在圈舍內設飲水池,或在運動場上有飲水槽。在極寒冷地區要有“暖”圈,這種牛舍要求墻的厚度最好是30---36厘米,較暖和的地區墻可以薄些(25厘米)。人字形屋頂加上頂棚的結構比較有利于防寒。同時屋頂的通氣口依然十分必要,以免數陰雨天氣全日舍飼的情況下造成牛舍內空氣污濁,引發肺炎、疥癬等各類疾病。 三、成母牛舍 成年母牛舍在我國有規范的設計。一般有頭對頭位、尾對尾位的牛舍結構。較多的是成年母牛舍裝置擠奶器,近年來單獨擠奶間的方式正在試行,一般都具有標準設計要求,這里從略。 四、配套設施 一般包括糞肥場、運動場、貯料區和飼喂區、供水系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