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寧夏肉牛產業看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寧夏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和支持肉牛業的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寧夏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與發展規劃》的要求,堅持擴量、提質、增效的發展思路,通過良種促動、基地帶動、產銷拉動和政策推動,使當地肉牛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寧夏肉牛產業發展現狀 目前,寧夏奶牛、肉牛、羊、生豬、家禽存欄分別達到32.1萬頭、91.5萬頭、459.4萬只、146.6萬頭和1220萬只,肉牛、肉羊、生豬、家禽出欄分別達到58.6萬頭、596萬只、173.6萬頭和1780萬只。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30萬噸、7萬噸和94萬噸,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別達到49.2千克、11.5千克和154.1千克。2007年,寧夏畜牧業產值達5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7.2%,農民人均牧業收入達1100元,畜牧業已成為寧夏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寧夏作為國家新一輪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確定的優質牛肉生產區,肉牛產業是寧夏民族經濟中的優勢特色產業,也是南部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點。2007年寧夏肉牛飼養量達150.1萬頭,其中,存欄91.5萬頭,出欄58.6萬頭。牛肉總產量達7.2萬噸,牛肉占肉類總產量的23.6%。近5年來,肉牛飼養量、牛肉總產量持續增長,分別比2002年增長了53.8%和70.2%;人均牛肉占有量11.8千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5千克);肉牛養殖業總產值12.3億元,占畜牧業總產值的23.65%;農民人均養殖肉牛收入296元。肉牛優勢區域的彭陽縣農民人均養殖肉牛收入達62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7.7%,基本形成了以涇源縣為核心區的環六盤山清真牛肉產業帶和引黃灌區清真肉牛產業帶。 肉牛產業發展中的工作亮點 近年來,寧夏在肉牛產業發展中做了一些積極而有益的探索,力度之大,效果之好,與全國肉牛生產連續下滑形成明顯對照。 基地帶動 2003年~2007年,寧夏建成戶均存欄牛2頭以上的養牛專業村95個,存欄牛100頭以上的肉牛養殖小區15個,存欄牛20頭以上的規模戶1009戶,規模場(戶)存欄牛32萬頭,占全區肉牛存欄總量的35%;累計建設養殖暖棚284萬平方米,新建“三貯一化”池105萬立方米,推廣飼草料加工調制機械6.3萬臺;以南部山區和中部干旱帶12縣為重點,建設草畜循環經濟示范村60個,每個草畜循環經濟示范戶配套建設沼氣池、暖棚牛舍、水窖各1個,并配備飼草加工機械,飼養3頭~5頭牛,種植5畝牧草,初步建立了“種草-加工-養牛-能源轉化-設施種植-產品流通”的循環利用模式;引黃灌區的中寧、中衛、永寧等地充分利用秸稈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扶持發展了一批年飼養量達1000頭以上的規模專業育肥場,最高的年出欄育肥牛達5600頭,這些育肥場采取精細化飼養,程序化育肥方式,生產水平較高,效益明顯,帶動了寧夏肉牛產業的發展。 良種促動 一是加強改良,提高牛群品質。2003年以來,寧夏新建肉牛冷配改良站(點)256個,肉牛冷配改良站(點)總數達398個,覆蓋了全區80%以上的行政村。由自治區政府統一采購、免費發放優質肉牛凍精104.6萬支,改良母牛61.5萬頭,肉牛冷配改良普及率達53%,良種肉用改良牛(西門塔爾、利木贊等)存欄比率達42.4%,比2002年提高了20個百分點。二是開展良種基礎母牛登記工作。2006年以來,寧夏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良種肉用母牛登記暨組建基礎肉用母牛群”工作,編制了《寧夏良種肉用母牛牛只編號辦法》和“寧夏良種肉用基礎母牛譜系”卡片,卡片填寫內容包括:個體表征圖、牛號、個體來源資料、血統資料、生長發育情況及繁殖記錄等。以南部山區原州區、涇源縣等6縣(區)為重點,建立良種肉用基礎母牛核心群5萬頭,合作研發了《寧夏肉牛登記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并安裝到9個縣(市、區),已完成3萬頭良種母牛基本信息錄入,為全面開展雜交改良和良種牛選育,持續提高肉牛群生產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礎。 營銷拉動 近年來,寧夏采取項目帶動和政策支持措施,培育了一批肉牛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肉牛產銷合作經濟組織,有力地拉動了養殖基地建設,拓寬了牛肉產品流通渠道,推動了肉牛業產業化經營。全區已建成21家牛羊定點屠宰廠和7家清真牛羊肉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5.6萬噸。2007年,屠宰肉牛19.2萬頭,生產加工牛肉1.8萬噸;有5家企業達到出口清真肉品屠宰加工國際標準,取得了出口肉品加工企業資質;注冊了沙漠王子、穆和春等清真牛肉品牌,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各大城市,正在逐步開拓中東地區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市場;建成吳忠澇河橋、西吉單家集等26個區域性牛羊專業交易市場,吸引了甘肅、陜西、內蒙古等周邊省區養殖、販運戶來寧夏交易;成立了肉牛養殖合作社26個,牛羊養殖協會514個,帶動農戶4.9萬戶;形成了中衛市夏華牛羊產銷合作社等以肉牛育肥屠宰為主的“公司+合作社+基地+養殖戶”模式,原州區石羊肉牛養殖合作社等以肉牛育肥、秸稈青貯飼料加工儲存為主的養殖大戶帶動模式,彭陽縣任河興旺肉牛專業合作社等以繁殖母牛飼養為主的“村委會+合作社+養殖戶”模式,為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政策推動 2003年以來,寧夏制定了《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發展規劃》,先后實施了《寧南山區生態養牛工程》和《寧南山區草畜產業建設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建立了以財政投入為導向,以農民和企業投資為主體,以信貸資金為支撐,以社會資金為補充的資金投入機制,累計安排資金2.25億元,對良種繁育體系、基礎設施、飼草基地、服務體系及技術培訓等肉牛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給予扶持。每新建一處肉牛冷配點補貼建設費6000元、改良器械費5000元,肉牛凍精全部實行補貼(每支補貼2元),新建肉牛棚圈每平方米補貼10元,“三貯一化”池每立方米補貼15元,鍘草機納入農機補貼范圍,新建飼草地每畝補貼10元,每個肉牛專業合作組織補貼5萬元,每個專業市場補貼10萬~30萬元。一些縣(區)在加強基礎母牛保護、協調養殖貸款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涇源、中寧等縣對新引進的基礎母牛每頭給予200元~500元的補助。彭陽縣每年幫助農民協調養殖業貸款700萬元以上。 推進我國肉牛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近年來,寧夏在肉牛業發展中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一些措施值得在全國推廣。寧夏肉牛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是全國肉牛業發展中的共性問題。比如能繁母牛保護亟待加強,整體水平有待提高,廣辟飼草料來源等。根據我國肉牛業發展的需要,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建議中央財政將肉牛良種凍精納入良種補貼范圍給予補貼;對配種網絡建設給予補助;建立肉牛良種登記制度,持續開展良種登記工作。 二是建議對能繁基礎母牛保護和繁育給予補助,每頭能繁基礎母牛建議補助500元。
三是建議將人工種植優質飼草納入國家糧食良種補貼范圍給予補助;對飼草加工、青貯池建設等給予補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