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場的規劃和布局應本著因地制宜和科學管
牛場的規劃和布局應本著因地制宜和科學管理的原則,以整齊、緊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節約基建投資,經濟耐用,有利于生產管理和便于防疫、安全為目標
、
基本結構:
1.地基與墻體 基深8-100厘米,磚墻厚24厘米,雙坡式牛舍脊高4.0--5.0米,前后檐高L0--3.5米。牛舍內墻的下部沒墻圍,防止水氣滲入墻體,提高墻的堅固性、保溫性。
2.門窗 門高2.1-2.2米,寬2--2.5米。門一般設成雙開門,也可設上下翻卷門。封閉式的窗應大一些,高1.5米,寬1.5米,窗臺高距地面1.2米為宜。
3.場地面積 肉牛生產,牛場管理,職工生活及其他附屬建筑等需要一定場地、空間。牛場大小可根據每頭牛所需面積、結合長遠規劃計算出來。牛舍及其他房舍的面積為場地總面積的15%一20%。由于牛體大小、生產目的、飼養方式等不同,每頭牛占用的牛舍面積也不一樣。肥育牛每頭所需面積為1.6-4.6平方米通欄肥育牛舍有墊草的每頭牛占2.3-4.6平方米,有隔欄的每頭牛占1.6--2.O平方米。
4.屋頂 最常用的是雙坡式屋頂。這種形式的屋頂可適用于較大跨度的牛舍,可用于各種規模的各類牛群。這種屋頂既經濟,保溫性又好,而且容易施工修建。
5.牛床和飼槽 肉牛場多為群飼通槽喂養。牛床一般要求是長1.6-1.8米,寬1.0-1.2米。牛床坡度為1.5%,牛槽端位置高。飼槽設在牛床前面,以固定式水泥槽最適用,其上寬0.6一O.8米,底寬0.35-0.40米,呈弧形,楕內緣高0.35米(靠牛床一側),外緣高0.6--0.8米(靠走道一側)。為操作簡便,節約勞力,應建高通道,低槽位的道槽合一式為好。即槽外緣和通道在一個水平面上。
6.通道和糞尿溝 對頭式飼養的雙列牛舍,中間通道寬1.4--1.8米。通寬度應以送料車能通過為原米,深0.15一O.3米,傾斜度1:50-1:100。
牛場場址的選擇要有周密考慮、統盤安排和比較長遠的規劃,必須與農牧業發展規劃、農田基本建設規劃以及今后的需要。所選場址,要有發展的余地。
(1)肉牛場應建在地勢高燥,背風向陽,空氣流通,土之間式(以沙質土為好),地下水位較低,具有緩坡的北高南低、總體平坦地方。低洼下濕、山頂風口處不宜修建牛舍。牛場建設見下圖:
牛場各區依地勢、風向配置示意圖
(2)牛場位置應選擇在距離飼料生產基地和放牧遞交進,交通發達,供水供電方便的地方。
(3)離主要交通要道、村鎮、工廠500米以外,一般交通道路200米意外。還要避開對養殖場污染的屠宰、加工和工礦企業。符合獸醫衛生和環境衛生要求,周圍物傳染源。
(4)要有充分的合乎衛生要求的水源,保證生產生活及人、畜飲水。水質良好,不含毒物,確保人、畜安全和健康。
(5)不占或少占耕地。
牛場的規劃和布局應本著因地制宜和科學管理的原則,以整齊、緊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節約基建投資,經濟耐用,有利于生產管理和便于防疫、安全為目標。
(一)牛場場區的規劃 一般牛場按功能分為3個區,即生產區、管理區、職工生活區。分區規劃首先從人畜保健的角度出發,使區間建立最佳生產聯系和環境衛生防疫條件,來合理安排各區位置,考慮地勢和主風方向進行合理分區,
1.職工生活區 職工生活區(包括居民點),應在全場上風和地勢較高的地段,依次為生產管理區、飼養生產區。這樣配置使牛場產生的不良氣味、噪音、糞便和污水,不致因風向與地表徑流而污染居民生活環境,以及人畜共患疫病的相互影響。同時也為防止無關人員亂串而影響防疫。
2.管理區 牛場的經營活動與社會有密切的聯系。在規劃時這個區的位置,應有效利用原有的道路和輸電線路,充分考慮飼料和生產資料的供應、產品的銷售等。在牛場,奶、肉制品加工制作將成為牛場經營的組成部分,應獨立組成加工生產區。不應設在飼料生產區內。產供銷的運輸與社會聯系頻繁,為防止疫病傳播,故場外運輸車輛(包括牲畜)嚴禁進入生產去。汽車庫應設在管理區。除飼料以外,其他倉庫也應設在管理區。管理區與生產區應加以隔離,外來人員只能在管理區活動,不得進入生產區,故此應通過規劃布局以采用相應的措施加以保證。
3.飼養生產區 飼養生產區是牛場的核心,對生產區的規劃布局應給予全面細致的考慮。牛場經營如果是單一或專業化生產,對飼料、牛舍以及附屬設施也就比較單一。在飼養過程,應根據牛的生理特點,對奶牛、肉牛進行合群、分舍飼養,并按群設運動場。飼料的供應、貯存、加工調制是牛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之有關的建筑物,其位置的確定,必須同時兼顧飼料由場外運入,在運到牛舍進行分發這兩個環節。與飼料運輸有關的建筑物,原則上應規劃在地勢較高處,并應保證防疫衛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