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菊糖安全性沒有問題
甜菊糖由菊科植物甜葉菊葉子中提取精制而得,甜味的主要成分是甜菊糖甙和甜菊雙糖甙(REBAUDIOSIDE A)。而且還可以對甜菊糖進行酶化處理加以利用。1996年甜菊糖作為自古以來使用的天然甜味劑載入既存添加劑目錄。同年度編篡的林班的厚生科學研究報告書《關于既存添加劑安全性評價的調查研究》中的試驗結果不認為甜菊糖對人體健康有影響。
但是,1998年六月份第五十一屆JECFA大會中,埃及提案要求對有關甜菊糖的ADI值進行評價。甜菊糖作為天然添加劑同其他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劑放在同一標準上進行評價時被認為資料不足(未設定ADI值)。之后在1999年,歐盟委員會在由意大利企業SPECIASOL(音譯)提供的資料的基礎上把甜菊糖作為新型的食品添加劑進行評價,認為甜菊糖許可做為食品添加劑所必需的所有必要的資料不夠完備,因此不能作為甜味劑使用。關于此事一些媒體以《甜菊糖在歐盟未獲許可,表明有毒性》為題作為大肆渲染,造成我國的的“甜菊糖風波”。在這種情況下,1999年12月,添加劑毒性分析聯合委員會為了完全確保甜菊糖的安全性開始著手按國際的立場和標準對甜菊糖進行追加試驗。這次追加試驗中,共進行了:
一、吸收,代謝試驗
1、甜菊糖和酶處理甜菊糖在人體腸道內細菌的代謝試驗。
2、IN VIRO肝臟代謝試驗。
3、小腸內吸收性檢測
二、致突變試驗
1、甜菊糖雙甙(REBAUDIOSIDE A)-哺乳類培養細菌做染色體異常試驗。
2、甜菊糖雙甙(REBAUDIOSIDE A)-老鼠細胞核試驗
3、甜菊糖甙-老鼠COMET ASEI(音譯)試驗
4、甜菊糖醇(STEVIOL)-老鼠COMDT ASEI(音譯)試驗
試驗結果表明,作為甜味成分的甜菊糖甙,甜菊糖雙甙(REBAUDIOSIDE A)和酶處理甜菊糖的最終代謝產物都是甜菊糖醇。通過檢測以上甜味成分自身不能被吸收的部分和作為代謝產物的甜菊糖醇,其COMET ASET(音譯)等致突變性的檢測結果表明,不能認為有安全性上存在問題。此外正如代謝的機理所明確表的那樣,在市面上作為甜味劑的甜菊糖的安全性評價應該適用天然食品添加劑的標準,而不是按照化學合成添加劑的標準。這一點我們國家可以向全世界作出說明。
作為今后完備其他既存添加劑標準的一部分工作,添加劑毒性分析聯合委員會有日本食品添加劑協會有關甜菊糖的標準的基礎上制訂出國家的公定標準。我國有“甜菊糖風波”前后,被認可作為新型的甜味劑使用的SUCROSE和AK糖(ACESULFAME-K)市場占有份額有所提高并且被一些大量需求甜味劑的商品所采用。甜菊糖將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但是今后重新占領市場應該是可以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