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紀念品——洛陽鏟
“洛陽鏟具備成為洛陽特色旅游紀念品的特點,外地人模仿不成。”趙振華告訴記者,由于技術保密,洛陽鏟仍為小作坊加工,且歷來為手工制作,到目前為止不能用機械生產。趙振華認為,把洛陽鏟開發成旅游紀念品必須解決外觀、大小和包裝問題,由于洛陽鏟為鋼鐵制品,經過火燒、鍛造之后,色澤不好看,外觀粗糙,而且存放一段時間后容易生銹,這就很難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同時,如果做成工具原大小也沒了意義,“又黑又大的家伙”起不到旅游紀念品的意義。
在洛陽速八洛陽鏟公司的展覽室里,記者看到了大小規格和顏色不同的洛陽鏟工藝品。外包裝類似包字畫的紙盒子,上面寫著“千年帝都奇物,洞穿陰陽利劍”。“他們買回去后大多要搗搗,找找盜墓人那種神奇的感覺。”馬冠軍稱,去年以來,雖然他們出售的洛陽鏟工藝品量很小,但不少了解洛陽文化的游客對此有濃厚的興趣,一些人買回去后放在博古架上,一些人把它與寶劍放在一起。1958年“大躍進”的時候,有個小機械廠曾經想批量生產洛陽鏟,但是根據圖紙做出來的產品根本帶不上來土。這次實驗的失敗,無形中給洛陽鏟又增添了一種神秘感。
趙振華認為,把洛陽鏟開發成旅游紀念品是完全可能的,洛陽鏟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洛陽鏟”這種叫法本身就獨具魅力。洛陽鏟就甩不掉“盜墓”的標簽嗎?那么,究竟該不該把因盜墓出名的洛陽鏟開發成紀念品呢?“‘該不該’這個說法本身就不科學。洛陽鏟本身沒有階級性啊,以前洛陽鏟確實用于盜墓,但現在為我們發掘文物、保護文物,研究歷史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啊!”趙振華說。
把盜墓工具洛陽鏟開發成旅游紀念品在贏得贊許聲的同時,也引起了社會爭議。今年8月22日,北京一家媒體以《盜墓工具洛陽鏟能開發成旅游產品嗎》為題作了長篇報道。家住洛陽市紗廠路的退休職工王先生的說法頗具代表性。他說:“以前我經常去外省出差,人家常開玩笑說,是不是洛陽人人都會盜墓啊?如果把洛陽鏟搞成了旅游紀念品,就必須給人家講洛陽人怎樣盜墓,怎樣因為盜墓發明了洛陽鏟,我感覺作為一個洛陽老市民,臉上一點光彩也沒有。” “我們認為,開發洛陽鏟不會損害洛陽聲譽或河南聲譽。”洛陽市旅游局紀委書記林基建說,“雖然洛陽鏟的技術含量不是太高,但其中融入了洛陽人的智慧。如果把其開發成紀念品,說不定還是一個宣傳洛陽的好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