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發電機組最早產生于工業革命時期的德國人之手
自上年末,史上“最長”電荒持續至今,雖說天氣轉冷,冬季已至,但全國缺電形勢并未緩解,仍在加劇。
星光發電機組了解到,長期以來相關部門都是依賴漲價解決這類問題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不失為一種辦法,公眾也能理解,但星光疑惑的是:歷次漲價都是在將手伸向消費者,就不能在消費者之外的領域有所作為了嗎?
比如運輸成本問題。針對運煤車輛二級公路過路費至今還未取消,那么能否在特殊季節比照運菜車輛也減免過路費呢?星光發電機組認為從各個環節降低運輸費用,是可行并有效的方法。
再比如,為何長距離被運送的是煤炭,而不是更為方便輸送的電力?煤炭主產區山西、陜西等地生產的煤炭,60%以上要經過長途運輸到其他省市后再轉化為電力。煤炭主產區發的電比無煤少煤的地方發的還少,這不僅造成運輸不方便、不經濟等問題,而且遇到異常天氣還影響煤炭運輸,甚至導致拉閘限電。因此,在煤炭資源開發區實現煤電就地轉化,發展大容量長距離電力輸送,變運煤為輸電,較上調電價更為積極長效。
還有新能源問題。如果我們能夠擺脫對煤炭發電的過度依賴,積極開展各種清潔能源、生物能源利用,無論是短期緩解電荒,還是長期保障能源安全,其重要性都不是一味漲價所能比擬的。
星光發電機組還認為電價上調會影響到下游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利于通脹壓力局面的緩解,有關方面應該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