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機設備中的水稻機械發展潛力大
1.取得了成效
“九五”期間,廣西農機管理部門按照農業部農機化司的要求,根據廣西的地形、氣候及農機化發展特點,通過做好重點推廣、立項建設、示范帶動等工作,積極推行水稻生產機械化,使水稻生產在耕整地、育秧、栽植、植保和收獲等主要環節上的機械化水平都得到一定提高。
(1)水稻生產的機耕整地面積穩步增長。1995年廣西水稻生產的機耕整地面積為67.64萬hm2,到2000年達到81.53萬hm2,增加13.89萬hm2。
(2)機播有所發展。“九五”期間,各地農機部門積極推廣水稻機械種植技術,從點播、直播到工廠化育秧和機械拋秧,通過大力引進、示范、推廣工作,使農民普遍接受這一機械化技術。部分地區的農民已開始使用機械播種和移栽。2000年水稻機播達到1.19萬hm2,比1995年增加1.12萬hm2。
(3)機收機脫粒面積有較大增長。水稻收割機從1995年底的20臺增加到2000年的800臺,機動脫粒機由1995年的8.96萬臺增加到2000年的24.17萬臺,年遞增21.95%。1995年水稻機收面積為3598 hm2,到2000年水稻機收面積達2.96萬hm2,部分經濟較發達地區的農民已普遍使用機械收割水稻。機脫面積也有所增加,2000年機脫面積達115.9萬hm2,比1995年增加46.12萬hm2。
(4)水稻機械烘干技術推廣開始起步。1999年,武鳴縣、平南縣、北流縣、賀州市等水稻主產市縣開始引進稻谷烘干機械,推廣水稻烘干設備7套。
此外,機械植保、機械排灌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發展。2001年擁有植保機械1.22萬臺(2.79萬kW),當年機械植保面積455萬hm2;有排灌機械52.02萬臺(套),當年排灌面積為69.58萬hm2。
2.近幾年的主要工作
(1)搞好水稻生產機械化的示范推廣工作。第一,明確推廣目標,確立推廣項目,建立水稻生產機械化示范縣。1999年,為加快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在武鳴縣和合浦縣進行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點,總投資400萬元,引進耕地、育秧栽植、收獲等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具,并以示范區為中心向全縣輻射推廣。同時,為加大水稻機械化生產的宣傳、推廣、示范的力度,引導廣大農民采用先進的機械進行水稻生產,在進行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點的同時,又確定象州、靈川、賀州和北流4個糧食生產大縣作為水稻生產機械化示范縣,籌措資金190萬元,建立水稻生產示范基地。2000年籌集補貼資金40萬元,將靈山、平南兩縣作為水稻生產機械化示范縣,建立示范基地。農機管理部門按照水稻生產機械化示范項目要求,從該縣實際出發,引進水稻生產過程所需的各種機械,包括稻種催芽設備、拋秧機、各種耕整地機械、收獲機械以及稻谷烘干機械等。第二,積極研制試驗和推廣水稻生產機械化新技術。針對水稻生產機械化中存在的某些技術難題,各地農機部門積極立項研究,大膽探索試驗,如對氣流式拋秧機的研制與推廣,對小型收獲機械的改進與推廣,對氣吸式水稻播種機的研制,對動力脫粒清選機的開發等,都獲得了一定成效,為選擇、推廣水稻生產機械及技術提供了科學依據。
(2)促進水稻機收水平的提高。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的原則,抓關鍵環節和適用技術,大力推廣水稻收獲機械,積極做好組織服務工作,提高水稻機收水平。機械化收獲是水稻生產的一個主要環節,也是推進廣西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難點之一。但廣西農機部門敢于面對困難,傾注全力做好了3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廣工作。農機部門在經費較為困難的情況下,1999年和2000年自治區農機管理中心從事業經費中劃出68萬元對各地農機推廣部門購買的聯合收割機進行補貼,各地農機部門自籌資金550萬元購買聯合收割機128臺,全面開展聯合收割機的示范推廣工作,農機部門技術人員親自駕機到田間為農民收割,讓農民了解收割機的效率與效益,激發農民用機購機的熱情。二是服務工作。對購買收割機的農民,農機部門千方百計為其服務。收割季節前做好技術培訓與機具檢修,積極與廠家聯系,落實各項“三包”服務工作;收獲期間農機部門層層落實做好收割作業的組織管理工作,大力組織水稻聯合收割機跨區機收作業,增加聯合收割機的作業量,提高作業效益,使購機農民從機收作業中得到較為可觀的收益,引導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收割機的購置上。自1995年以來投入資金約2000萬元,購買收割機械780臺,其中農民自籌資金投入約1000萬元,購機500多臺。三是加強宣傳引導,提高農民購機用機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