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干燥設備行業差距在哪?
干燥是化工生產中的關鍵環節。作為一項生產設備,干燥設備所創造的產值并不高,但作為一個生產環節,干燥設備及工藝的技術水平卻最終影響到許多化工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我國的干燥設備制造行業從形成、發展到逐步成熟已走過了20多年的歷程。資料顯示,1982年,我國只能生產制造各類干燥設備6萬種;到2002年,我國可以生產制造各類干燥設備50萬種;目前,國內市場需要的常規干燥設備及國際市場需要的主要干燥設備,我國基本都能自行制造,干燥設備以進口為主的歷史已經結束。然而,縱使成果斐然,對比國外先進水平,我國干燥設備制造行業發展整體水平仍相形見絀。具體而言,我們的差距究竟在哪里?記者在8月5日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干燥會議上初尋答案。
我國干燥行業特點是企業不大、不強、不專、不精,數量多而整體素質不高;多數企業管理落后,未達到合適的規模經濟。對此,沈陽化工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劉廣文認為,應該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通過行業協會進行指導和協調,改變盲目發展的狀況。江、浙、滬三地相對集中的企業,可以考慮利用合資、合作、收購的方式向中西部地區遷移,尋找更廣闊的企業生存和發展空間。行業內企業則應在強強聯合、培育一批技術實力雄厚、擁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公司的基礎上,適時確立差異化的戰略定位。特別是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干燥產品多種多樣,集中在某些產品,形成自己的技術特色,在設備設計或物料工藝上開發獨特優勢,才能切實提高企業競爭力,獲得持久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