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洗手日:專家稱用肥皂洗手、烘干機吹手都不好
陳園從13日晚上起就開始拉肚子。醫生為她檢查完身體后說:“這個季節要注意給孩子保暖,還要注意孩子的衛生,孩子抵抗力差,用臟手抓東西吃以后容易引起腹瀉。”
手,是我們每天活動最多的一個部位,手的干凈與否直接關系到我們的身體健康。10月15日是第四個“世界洗手日”,每天都要洗手的你知道如何正確洗手嗎?
“其實用肥皂洗手并不規范。”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管理科文科長提道,“洗手最好不用肥皂改用洗手液,而正確的洗手比打疫苗更有用。”
一份問卷:洗手也有講究
“洗手哪里有那么多講究,直接放在水龍頭下面沖沖就好了。”“想起來就用洗手液,想不起來就不用。”……
10月14日,記者帶著一份《洗手習慣大調查》的問卷隨機采訪了20位市民,想看看大家平時的洗手習慣好不好。結果出來后,發現20位市民中,有15位市民平時洗手不用洗手液,12位市民洗手時長不超過1分鐘。
這些市民的洗手習慣正確嗎?究竟怎么樣才是正確的洗手習慣呢?
文科長說了,洗手時應該用洗手液;洗手時長應該是1分鐘;飯前便后、接觸過錢幣等物品后、手上有明顯污染物時都該及時洗手。
“手是我們每天接觸東西最多的部位。”談到手,文科長說,“大自然有很多肉眼看不見的細菌,我們的手在接觸物品時不可避免會沾染到。如果不把手上的細菌洗干凈,用手觸摸嘴唇、身體或者餐具時,就容易病從口入。”
“特別是小孩子,他們的抵抗力沒有成年人好,衛生習慣也比成年人差,孩子的手部衛生尤其需要注意。”
一個誤區:用肥皂洗手
“要用流動的水洗手。”文科長介紹正確的洗手方式,首先應該先用流動的水將手打濕,然后取洗手液或者肥皂水。
文科長特別強調,最好不要用肥皂洗手。
“我們醫院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對一些老護士的手進行采樣檢查。”文科長說,在檢查中發現老護士手上的衛生情況不達標,有細菌。
“老護士們都經常洗手,很注意衛生,可是為什么還是不合格呢?”對此文科長和同事們百思不得其解,后來發現,可能是因為老護士用肥皂洗手的緣故。
“肥皂一般都沒有護膚成分。”文科長強調,手部皮膚要認真“呵護”,因為它的完整性很重要。
用沒有護膚成分的肥皂洗手,手部皮膚得不到養護,容易產生“裂口”,手部皮膚的完整性就被“破壞”了,一些比較“頑固”的細菌就留在了裂口處。
就因為這樣,所以不管老護士們每天多么注意手部衛生,最后檢查的時候還是不合格。
“老護士們改用洗手液后,手部衛生果然合格了。”
除了沒有護膚成分外,最好不用肥皂洗手的另一個原因是,放在水池邊的肥皂很難保持干燥。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放在衛生間的皂盒很難長期保持干燥,經常是肥皂被水泡得“肥肥的”。
“潮濕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肥皂盒不干燥,有細菌,再用放在皂盒里的肥皂洗手就達不到最佳的洗手效果。”
一種手法:六步洗手法
“可以用六步洗手法。”人人每天都要洗手,可不要小看“洗手”這件事,正確規范的洗手方法并不簡單。
文科長介紹的六部洗手法是在手部濕水,并涂抹上洗手液后進行的。
首先掌心相對揉搓;然后手指交叉,掌心對手背揉搓;接著手指交叉,掌心相對揉搓;然后彎曲手指關節在手掌心揉搓;第五步是拇指在掌中揉搓;最后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每個步驟至少要做10秒鐘。”所以洗一次手最少該用1分鐘。
“我們還提倡用擦手紙巾來把手擦干。”文科長說,洗完手后不要用毛巾來擦手,“毛巾放在那里,常是一個人擦過后,另一個人又來擦。”第一個擦手的人擦完后留下了細菌,下一個來擦手的雖然把手擦干了,卻也把別人留下的細菌擦到了手上。
另外,相關專家也不提倡用烘干機來烘干手。“烘干機是用干熱方法來干手,對手部皮膚保護性差;另外烘干機吹出來的是熱風,容易產生細菌。”專家建議,最好用抽式的紙巾來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