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坐標測量機DMIS介紹
DMIS標準的最初開發是由計算機輔助制造國際協會(CAM-I)資助的.在1985年2月開始作為三坐標尺寸測量的接口規范項目,這個規范是自動化系統間檢測數據的通訊標準,是由用戶和三坐標測量設備廠商共同努力的結果.
第一個版本三坐標測量機接口標準(DMIS1.0),由IIT研究所根據CAM-I的合約要求完成于1986年3月完成.
第二個版本DMIS2.0,由Pratt&Zhitney(聯合科技有限公司的分公司)根據CAM-I的合約要求于1987年9月完成.
第三個版本DMIS2.1,被ANSI(美國國家標準學會)接受,并將其作為美國國家標準,標準號為ANSI/CAM-I 101-1990.
第四個版本DMIS3.0,由CAM-I附屬委員會-美國DMIS國家標準委員會規劃.并被ANSI接受將其作為美國國家標準ANSI/CAM-I 101-1995.
第五個版本DMIS4.0,由CAM-I附屬委員會-美國DMIS國家標準委員會規劃,并被ANSI接受將其作為美國國家標準ANSI/CAM-I 104.0-2001.
第六個版本DMIS5.0,由CAM-I附屬委員會-美國DMIS國家標準委員會規劃,于2004年12月16日被ANSI接受并將其作為美國國家標準ANSI/CAM-I 105.0-2004.
DMIS概述:
DMIS的目的是提供計算機系統和測量機設備間雙向傳遞檢測數據的統一標準.這個標準制定了測量程序和測量結果數據的中間格式,它有專門的語法格式表.
最初設計自動化設備間通信時,DMIS就被設計為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和可編輯性,在沒有計算機輔助的情況下就可以編寫檢測程序和分析檢測程序結果.隨著高級編程語言的發展,DMIS能作為三坐標測量設備(DME)語言實現并執行.
DMIS提供了用于把檢測程序傳給三坐標測量設備,或者把尺寸和處理數據返回給分析、歸檔系統的語法表.連接到其他機器的測量設備通過使用DMIS語句可以直接或間接通過預處理器,把測量設備本身內在數據格式轉換成DMIS格式或者使用后處理程序把DMIS格式轉換成測量設備本身的數據格式.
使用DMIS格式作為數據交換標準的環境描述見(圖1-DMIS 環境),正如圖所示,一個測量程序可以由多種不同的方法生成.測量程序可以由CAD系統、非圖形系統、自動化系統,或者手工構建生成.一個編程系統可能需要一個將程序轉換成DMIS格式的預處理器,這樣DMIS測量程序就能在不同的三坐標測量設備(DME)上運行.在(圖1—DMIS環境)中,DME I具有一個DMIS預處理器和后處理器,這些處理器把DMIS數據轉化成機器自己獨有的數據格式.DME IV用DMIS作為它的內在格式,所以就不需要預處理器和后處理器.同樣,一個主機被用于控制DME II 和DME III.這個主機有一個后處理器,此后處理器將DMIS程序解碼,并同時驅動兩臺DME,即使用了DMIS格式又使用了用戶自定義的數據交換格式.
結果數據可能通過不同的方式被返回并轉變成DMIS格式.例如,這個數據可以被直接轉換成DMIS格式或通過后處理器轉換.結果數據會傳遞到分析系統或者存貯系統,比如質量信息系統(QIS).
手工輸入接口表明DMIS程序在沒有計算機輔助的情況下手動編輯,并進行結果分析.另外,許多其他的DMIS數據交換格式也可以被應用.
DMIS 的應用依賴于用戶自己.DMIS只是簡單地定義了利用ASCII文件從一個支持DMIS的系統傳輸到其他系統的數據交換格式.傳輸、存貯、管理這些文件的方法由用戶自己決定.
這個版本的DMIS組合了可以驅動三坐標測量機、影象測量設備、測量離散機械部件和電子元件的加工混合校驗系統的指令.DMIS的主要目的是為所有測量設備提供一個通訊標準.將來應用軟件可能擴展到支持以下功能:
1) 實現識別工件和測量工件自動化.
2) 在閉環制造單元加工工件的過程中提供實時的校驗和調整.
一致性:
DMIS的主要用途是使組織內部不同的三坐標測量設備以及計算機應用軟件之間相互交換數據和存儲測量數據,當然也包括和其它組織之間的數據交換.DMIS 已被廣泛地應用且拓寬了測量系統和應用的范圍.然而,在一個DMIS設備創建的DMIS 文件并不能完全的或者準確的被另一個DMIS 設備識別,除非DMIS 應用軟件完全執行DMIS規范并完全執行標準的、公認的DMIS應用程序協議,這樣才能成功的實現DMIS數據交互.DMIS是一個大而復雜的標準.供應商無需實現所有的標準,只需實現功能子集,這些子集被認為是規范協議.
DMIS 協議的主要好處是:能確保符合DMIS標準要求的數據間的互用性,以及證明應用軟件執行DMIS標準的能力.一旦應用軟件通過了測試鑒定,在協議的約束下我們可以預見應用程序執行的結果.
第一個版本三坐標測量機接口標準(DMIS1.0),由IIT研究所根據CAM-I的合約要求完成于1986年3月完成.
第二個版本DMIS2.0,由Pratt&Zhitney(聯合科技有限公司的分公司)根據CAM-I的合約要求于1987年9月完成.
第三個版本DMIS2.1,被ANSI(美國國家標準學會)接受,并將其作為美國國家標準,標準號為ANSI/CAM-I 101-1990.
第四個版本DMIS3.0,由CAM-I附屬委員會-美國DMIS國家標準委員會規劃.并被ANSI接受將其作為美國國家標準ANSI/CAM-I 101-1995.
第五個版本DMIS4.0,由CAM-I附屬委員會-美國DMIS國家標準委員會規劃,并被ANSI接受將其作為美國國家標準ANSI/CAM-I 104.0-2001.
第六個版本DMIS5.0,由CAM-I附屬委員會-美國DMIS國家標準委員會規劃,于2004年12月16日被ANSI接受并將其作為美國國家標準ANSI/CAM-I 105.0-2004.
DMIS概述:
DMIS的目的是提供計算機系統和測量機設備間雙向傳遞檢測數據的統一標準.這個標準制定了測量程序和測量結果數據的中間格式,它有專門的語法格式表.
最初設計自動化設備間通信時,DMIS就被設計為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和可編輯性,在沒有計算機輔助的情況下就可以編寫檢測程序和分析檢測程序結果.隨著高級編程語言的發展,DMIS能作為三坐標測量設備(DME)語言實現并執行.
DMIS提供了用于把檢測程序傳給三坐標測量設備,或者把尺寸和處理數據返回給分析、歸檔系統的語法表.連接到其他機器的測量設備通過使用DMIS語句可以直接或間接通過預處理器,把測量設備本身內在數據格式轉換成DMIS格式或者使用后處理程序把DMIS格式轉換成測量設備本身的數據格式.
使用DMIS格式作為數據交換標準的環境描述見(圖1-DMIS 環境),正如圖所示,一個測量程序可以由多種不同的方法生成.測量程序可以由CAD系統、非圖形系統、自動化系統,或者手工構建生成.一個編程系統可能需要一個將程序轉換成DMIS格式的預處理器,這樣DMIS測量程序就能在不同的三坐標測量設備(DME)上運行.在(圖1—DMIS環境)中,DME I具有一個DMIS預處理器和后處理器,這些處理器把DMIS數據轉化成機器自己獨有的數據格式.DME IV用DMIS作為它的內在格式,所以就不需要預處理器和后處理器.同樣,一個主機被用于控制DME II 和DME III.這個主機有一個后處理器,此后處理器將DMIS程序解碼,并同時驅動兩臺DME,即使用了DMIS格式又使用了用戶自定義的數據交換格式.
結果數據可能通過不同的方式被返回并轉變成DMIS格式.例如,這個數據可以被直接轉換成DMIS格式或通過后處理器轉換.結果數據會傳遞到分析系統或者存貯系統,比如質量信息系統(QIS).
手工輸入接口表明DMIS程序在沒有計算機輔助的情況下手動編輯,并進行結果分析.另外,許多其他的DMIS數據交換格式也可以被應用.
DMIS 的應用依賴于用戶自己.DMIS只是簡單地定義了利用ASCII文件從一個支持DMIS的系統傳輸到其他系統的數據交換格式.傳輸、存貯、管理這些文件的方法由用戶自己決定.
這個版本的DMIS組合了可以驅動三坐標測量機、影象測量設備、測量離散機械部件和電子元件的加工混合校驗系統的指令.DMIS的主要目的是為所有測量設備提供一個通訊標準.將來應用軟件可能擴展到支持以下功能:
1) 實現識別工件和測量工件自動化.
2) 在閉環制造單元加工工件的過程中提供實時的校驗和調整.
一致性:
DMIS的主要用途是使組織內部不同的三坐標測量設備以及計算機應用軟件之間相互交換數據和存儲測量數據,當然也包括和其它組織之間的數據交換.DMIS 已被廣泛地應用且拓寬了測量系統和應用的范圍.然而,在一個DMIS設備創建的DMIS 文件并不能完全的或者準確的被另一個DMIS 設備識別,除非DMIS 應用軟件完全執行DMIS規范并完全執行標準的、公認的DMIS應用程序協議,這樣才能成功的實現DMIS數據交互.DMIS是一個大而復雜的標準.供應商無需實現所有的標準,只需實現功能子集,這些子集被認為是規范協議.
DMIS 協議的主要好處是:能確保符合DMIS標準要求的數據間的互用性,以及證明應用軟件執行DMIS標準的能力.一旦應用軟件通過了測試鑒定,在協議的約束下我們可以預見應用程序執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