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身機歷史與工作原理
紋身機的由來,早期的紋身叫做刺青,因為當時屬于手工單色刺入皮膚操作,圖案顏色恢復好后呈現青色居多,因此名為刺青,是山姆*奧瑞里1892年發明電動紋身機設備,從此現代紋身進入飛速發展,只有一點點輕微的痛感,而其速度快,簡單的紋身幾分鐘就好了。 早期紋身機設備粗糙,多是手工打造,手工制造成本高,花樣單一 ,當時電動紋身機每分鐘跳動1000次,僅只刺及皮膚的表皮,深度只有0.8—1毫米。如今紋身機的制造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電動紋身機每分鐘跳動3000次,大規模的生產和加工已經讓紋身機價格低廉,全世界紋身師的從業人數也隨之不斷增加。
紋身工作原理
紋身機經過中間穩壓、變壓器,將外接入220V 交流電轉化為電壓值在3-20V之間的直流電,在3-20V的直流電壓下,兩個主線圈與電噴點之間產生瞬間的吸、噴作用,借助紋身機彈簧片的往復運動,帶動紋身針產生高速的上下、往復運動。此種工作方式有個最大的益處在于,由于不經電機、馬達帶動,不必顧及電機、馬達功率的耗損,所以能夠產生高轉速,大扭力。工作時紋身針高速而均勻的穿刺表皮層,紋刺色素植入表皮層的基底層,讓色素永固于表皮,形成各種色素組合的精美圖案和文字,達到修飾皮膚,遮蓋表皮疤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