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配套產品的技術水平
受金融危機影響,工程機械企業靠規模取勝的發展方式已經越來越不適用于社會發展需求。產業升級、產品升級與技術創新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4萬億元”政策出臺之初,不少企業都希望能夠切實從中得到支持,紛紛進行項目申報。但據了解,單純擴大產能的方案幾乎都沒能通過。
而如何提高產品和產業水平成為政府及企業共同關注的方向,振興規劃對這方面的關注力度也非常大。
“鼓勵開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部分確有必要進口的關鍵部件及原材料,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這項政策將有利于企業引進先進產品和技術,從而實現自身水平的提高。前不久,溫家寶總理在歐洲訪問了多個國家,其中涉及不少技術及產品引進項目,工程機械行業也將從中受益。
此外,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為目的的產學研相結合、員工培訓等項目也被提上了日程。可見,這項振興規劃已不單純是幾年時間內的短期規劃,而將對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國產首臺(套)裝備風險補償機制將為產品提供更加可靠的發展機遇。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產品類型已經基本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但仍有部分產品,如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大型挖掘機等產品有差距。此外,我國企業也要嘗試研制出更適合實際工況的新產品,走在世界前列。
“提升大型鑄鍛件、基礎部件、加工輔具、特種原材料等配套產品的技術水平”這些政策將對整個裝備制造行業產生影響,這些政策雖不是主要針對工程機械行業,但工程機械企業的裝配工藝也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改善,產品的可靠性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