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醫瑤藥有著極其廣泛的民族思想內涵和生產生活實踐基
瑤醫瑤藥與其他民族醫藥一樣,首先是作為一種適應自然、征服自然所必需的技能而存在的。同時瑤醫瑤藥有著極其廣泛的民族思想內涵和生產生活實踐基礎,是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傳統科學文化體系。瑤醫瑤藥在其形成過程中,不斷受到廣為流傳的民風民俗、觀念、宗教、信仰、文化、生產生活習慣的滲透,這些觀念、信仰、習慣作為不證自明的公理影響著瑤醫瑤藥的發展并進入其理論架構,作為瑤族醫藥的“原核”組建成日益完善的民族醫藥體系。
由于歷史的原因,瑤族人民沒有自己的文字,要想把積累總結出的醫藥經驗用文字的方式系統地反映和傳授給后代是很困難的。雖然在明朝時期,瑤山中就有一些神書、歌本,瑤族中也有一部分人認識漢字,但為數不多,加上封建保守思想的長期影響,在傳授醫術、秘方上都是口傳心授,傳男不傳女、傳一不傳二,有的甚至到了臨終才傳授,因而很少能著書立說、流傳于世,因此瑤醫理論體系遲遲未能形成。有關瑤醫的記載可散見于諸多歷史資料,如《后漢書·南蠻傳》中就寫到瑤族人民“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物”。宋代蘇頌的《圖經本草》稱砂仁“今唯嶺南山澤間有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稱靈香草“唐人謂之玲玲香,亦謂之玲子香”。周去非則在《嶺外代答》中進一步記載了靈香草可以治療感冒、發熱、頭痛、腰痛腹痛、腹瀉以及可以用來避孕、絕育等。另外,從其他一些地方志的記載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瑤族醫藥文獻資料存在的客觀事實。如《記錄匯編》第六十卷有瑤人“山中多板木、滑石、膽礬、茴香、草果、檳榔諸藥,時時盜出市博魚鹽”、“邑有瑤,不知始于何代,唯其人尚誠信,常以藥菜、材木運入肆,交易無欺”、“瑤人,盤姓,古盤瓠之后也,多出圩貿易,或負藥入城,醫治頗效。”的記載。《嶺南蠻記》中述“以草藥醫治跌打損傷及癰、疽、瘡毒、外科疑難雜癥,每有奇效”。解放前,有很多瑤醫資料散落于民間,并存、融匯于民風民俗之中。如同練紅瑤常以“百草藥”煮水洗浴,可謂當今藥浴之鼻祖。而金秀地區的瑤族則擅于食用“藥粑”來達到驅蟲的目的,現代中醫之“藥膳”便是由些而來。荔蒲瑤族的藥圩藥市,集貿易與防病治病、醫藥交流于一身,體現了瑤醫與民族風俗的緊密結合。《阮通志》中所載“有病歿,則焚其尸徙居焉”,反映了瑤族人民早已會用“火葬”、“遷徙”來防御傳染病。解放后的一些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論文,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瑤醫豐富多彩、獨具一格的特點以及發展狀況。從十二世紀五十年代國家組織的“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到今天的國際瑤族研究會的建立,瑤族醫藥的交流也在迅速發展,瑤醫學已邁出可喜的一步,相繼有《廣西瑤族社會歷史調查》、《廣西瑤族醫藥調查研究》、《瑤醫藥方選編》、《瑤藥選集》、《中國民族藥志》、《廣西少數民族藥簡》、《廣西少數民族偏方選》以及部分地區的瑤醫瑤藥調查報告和論文、著作,說明了瑤醫瑤藥在內、外、婦兒、五官、神經、皮膚等科所擁有的大量秘方、驗方,在病因、病理、生理、預防、治療等方面有著深刻的認識和卓越的貢獻。